在練一趟拳路時,依照這層次來練會較好,拳要打得好,依序注意事項就是攻守意識,協調性,和力量此外無他。

其中攻守意識和協調性都和腦神經的鏈結有關,練壞了要花上更多時間去產生新的神經連結,很不划算的。如果不管這一塊一古腦猛力練,到最後甚至會發現之前所練的力量在調整之後一點都派不上用場。因此建議習者以下列步驟穩扎穩打,千萬別跳過:

1.      站好再打:尤其是在下個動作發動前,一定要先穩固身體,不要趕著快,手出去了身體沒跟上,跌跌撞撞,這是急不是快。

2.      打到定點:練招時不是只有手到定點,腰跨,腿腳,該到的位置都要齊到,這些位置關係著發勁是否完整,招式能否產生威力,還是只是虛晃一招。如果還沒能做到(尤其是腰跨位置),動作就不要連續做,練要練有效果的,練沒有用的會建立錯誤的神經鏈結,以後要改還要花相當時間。(注意:不同招式用法,即使同一基本式姿勢也會不同,只要好好體驗如何能把力量施展出來,基本式自然會展現作用,而不是一直去想著基本式  應該這樣應該那樣,力量會被鎖死)

3.      連結動作:在確認招式後,開始連結動作,許多人在這一塊會開回頭車,出現還沒站好就出手,沒到定點就換招的現象,那是因為沒弄清楚,以為出拳是手在用力打,其實只要第二步驟做對,就會發現是腰跨和腳在打,而不是手,所以一定要把2練扎實,習慣從腰腿發勁了,再來練連結動作會比較好,這樣拳趟自然會越打越快。

4.      滲入勁道:其實23練好,已經有一定的威力了,這時在逐漸順著原有的力量方向加把勁,勁道自然越來越強,這時候養出來的勁是長勁。

5.      養成短勁:在4之後慢慢會掌握到腰腿稍為一帶勁道就出去的感覺,短勁就會自然而然的養成,這種養成的方式,對身體不會有副作用,是相當穩當的模式。

在練的過程中,1是基礎,2是好壞關鍵,345則水到渠成。

2有兩點,2.1.是手肩胯腳的位置在哪能讓這招式的勁道出來?2.2.第二是身體如何協作?

2.1.老師會教,透過體驗也容易了解,再來就是要謹記在心,不要疏忽了。

2.2.是養勁的過程,也最難搞定的部分(初解力和勁的不同,當力量的流向沒有混亂的流動時,就是勁),因為一般會覺得不用力打,好像不像在打拳,因而鼓氣用力,用上以往產生許多多餘的動作,因為這些動作肌肉互相牽制,弄得四肢僵硬,身體不協調,導致所花的力量和產生的效果不成比例。如何增強勁道因人而異,以拳擊為例,強調加強力量,以太極為例,強調降低干擾混亂,個人經歷過些做法可以參考:

2.2.1脫力:如字義,不休息的打拳趟,每趟拳3次,不斷的打,打到頭昏眼花四肢無力,這時沒有多餘的力量來做不必要的事,身體自然會採取最有效率的方式的完成動作。這種練法的關鍵在於每趟拳間不能休息,休息了再打就失去意義了。

2.2.2 耍拳:身體四肢都放輕鬆,類似用做暖身操的模式的比畫著(差別在要存攻守意識),沒有想著哪邊要刻意用力,不要想著哪邊應該怎樣,此時的身體的配合模式最為自然,抓住這種感覺後,慢慢把力量加進去,這是我從極端的力量主義者蛻變的方法(詳見 極端與極致)。

2.2.3 拳打千遍,身法自然:這是最花時間的做法,在打這麼多遍的過程中,總是會有輕鬆打的時候,回過頭後會發現多數的突破都是在輕鬆緩慢打的時後產生的,哈。

最後說明一點,傳武和新武最大的差異在立足點,傳武為了攻守,新武為了表演,所以傳武研究怎樣好用,新武研究怎樣好看,傳武要求力量要能產生攻守效果,新武要求力量要看起來威風,所以新武有力量只是力點不符合攻守需求,而傳武如果不在招式使用上要求,就會向新武靠攏,不是不好,只是要清楚自己目前在做什麼而已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ungFuLearnMB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